<
y2h1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230章
    打击王安石的主力就交给您了啊!虽然他现在是参知政事,但您可是同平章事——您是宰相啊!富弼:别提我。没看见陛下现在为着未来军事那么弱而头疼压着火呢,现在我跳出来,等着被他记挂是吧?

    我是说二十年别提军事——但我就是知道军队是个什么鬼相样子,所以才让他别想着急功近利的!

    这下倒也好。他老神在在揣起了手,压根不管身后急切的眼神:陛下这下被后世人泼了盆冷水,总算知道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之功了吧。

    ……应该吧?

    想到那王安石和皇帝如出一辙的急性子,富弼额角的神经狠狠一跳,突然又不确定了起来。

    —

    赵祯:所以为什么说两次一模一样。

    比起神宗朝堂的沸腾,未来的仁宗皇帝因为性格上的柔和,再加上因为知道自己与亡国还算遥远生出的宽裕,倒是更能关注见一些被其忽略的细节。

    他木着一张脸,和下边同样皱着眉的范仲淹对上了眼。

    ……有了灭辽之战靖康之耻的教训,那灭金,

    总不能还犯一模一样的错误吧??

    后世人继续输出着。

    【而等到灭金的时候,好家伙,你们老赵家的人难道是真的一点记性都不长的吗?

    哪怕北宋是赵光义的崽,南宋是赵匡胤的种,但你们可真不愧是同一对兄弟生下来的血脉。这北宋灭亡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还在呢,你们也是真的敢和蒙元联合驱狼吞虎、呸,驱虎吞狼。】

    赵匡胤:?

    他感觉自己快被后世人短暂吐槽暴露出来的大量信息量给弄死了。

    捂住自己心跳急促的胸膛,如果不是他眼下是一个人位居室内,而赵光义本人很明显没有在他面前的话,他眼神的锐利绝对足够将自己的冤种弟弟戳穿。

    怎么他开创的朝代,后代成了赵光义那小子的种?

    他又不是没有自己儿子!甚至那南宋都能是他的后代,怎么也不可能在他传位给儿子的时候就绝后吧!

    暗自磨牙着的太/祖皇帝眼露凶光,尽管在不知真相之前,他还不至于对自家亲弟弟猛地突下杀手——他的后代既然还能流传到南宋时候当皇帝,就说明最起码他弟没把他一脉全干掉。

    不是最坏结局,赵匡胤虽然手痒,但还没暴怒到要冲出去杀人。

    等着,等他知道了真相之后,他再来决定赵光义本人的命运。

    【端平入洛听上去是真的好听,实惠也是真的存在,并且南宋人的心理也是真的爽。

    毕竟宋朝和辽国之间,虽然隔着个赵光义社死名场面高梁河之战,夹了个真宗大撒币的澶渊之盟,还有个两宋人能够口头上念念不忘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但你要说血海深仇,好像还真的谈不上。

    辽国是个比宋朝建国还要早,已经成功完成了从原始渔猎部族到成熟政治文明的转变,有着完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接受了中华文化的成熟政权。

    和南北朝或者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少数民族制度较为混乱甚至落后野蛮血腥的割据政权不同,人家除了皇室不是中原汉人血脉以外,和正经的中原人没什么两样(。)

    它甚至还占据中原,比北宋所谓的“正统性”还要强,后面朝代修史,直接说辽金宋各为正统,一度觉得没必要把《宋史》单独拉出来重修,以之为唯一正统,你说搞笑不搞笑(。)

    对,就是你·真的瞧不太上它宋·明干的。还不只是因为他们后来承认自己承接了元朝的正统,所以为了自身稳定决定不轻易为辽金宋中唯一的“华夏”正名。

    到了嘉靖时期,明朝地位已经稳如泰山,不需要再通过别的一些手腕来保持自身地位的时候,他依旧坚定地把辽金都划进二十一史里面。

    ——你们是真的很瞧不起他宋!】

    赵家皇帝:……

    忍耐,忍耐,真的忍耐——!

    好像忍不住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最后还是赵匡胤最先骂出了声——剩下三个到底身上文人气太重,还得靠武将发家的太/祖皇帝。

    “那明朝皇帝,尤其是那嘉靖!你别欺人太甚!”

    至于吗至于吗至于吗??

    那蒙元不也是夷狄?你们都地位稳固了,还不果断鄙夷一下前朝,以证明自己正华夏衣冠是为正统?这不该果断帮着他们宋朝踩一脚辽金,以证明夷狄不可为中原正统吗?

    你们还承认那辽金??

    宋朝君臣大破防。

    【但宋朝和金国就不一样了——那可是靖康之耻血海深仇横着啊!

    虽然赵构作为一个老阴比款软骨头政治家,对于金国人是不敢认真报复的,跑路快速到金人要喊出来搜山检海抓赵构,结果他还能真的甚至跑到海上去。

    可是他没脸没皮,没有羞耻心同理心,冷酷无耻地把老赵家骨子里最负面的特性展现地淋漓尽致,为了自保甚至岳飞岳武穆都能出卖,西湖岳飞墓前的跪像没有他一个都得亏是封建王朝对皇帝的回护性。

    但这并不代表南宋其他人不恨金人啊!

    ——从这个角度来看,南宋确实比徽宗聪明一点,也更无奈一点,算得上是不得不跳入同一个大坑。】

    后世人这么一说,朝堂上那些精明人倒也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