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h1小说网 >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245章
    严明官员升降,得罪的是大怂分权制衡和差遣官制度下诞生的大量碌碌无为,因为磨勘法做着自己熬资历就能美美升职美梦的庸常中下层官员。

    限制官员滥进,侵犯的是大怂上层可以依靠恩荫制度,让自己家族子弟得享官员富贵的高层的利益。

    慎选地方长官更是给以上两种人员达成了双杀结局:没能力的庸碌官员感觉自己仕途无望,牙直痒痒恨不得天天祈求一遍范仲淹下台,而高层官员看着那条要求各级长官保荐下属的要求直骂娘。

    是,自己保荐听上去很爽很适合培植自己势力是吧?

    但是跟他们提出这条的是范仲淹,是那个之前已经把他们狠狠得罪过,所有人都知道这男人对官员吏治是真的能下狠手下死手的范仲淹啊!

    你猜他之后会不会幽幽来上一句,保荐官员不合格保荐者需要连坐的?

    劳资只想享受好处不想承担责任,更不想被傻缺下属稍有不慎一起带走!】

    高层文官:……

    焯。

    你别说,你还别说。他们因为范仲淹这个时候还没开始怎么对他们动手,没品尝过原本未来上自己吃过的苦。

    就算已经听了两条改革的措施,他们也还没做好范仲淹这把是来真的的心理准备。在听到允许各级长官保荐下属这条的时候,第一时间竟然忍不住有点心动。觉得他到底还是自家人嘛,是知道怎么给文官悄悄从皇帝眼皮子底下多捞点好处的。

    但连坐,那就真的要大命了吧?!

    只听过手下人为他们付出奔走,没见过他们这些大佬要为手下人犯的错买单的啊!

    更关键是——他们之中不少人惊恐地对视一眼,在对方同样瞳孔地震般的眼神中读出了相似的微妙:

    总感觉,范希文那家伙,确实做得出来这种事情啊!

    他幼年生父早逝,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继父家生活,和生父家那边便称不上多亲近。同时虽然没有对他们这些人坦言过继父待他如何,但听说过他曾经叫朱说的人想想都明白,这跟朱家人之间肯定有点矛盾纠葛在啊。

    那他又没什么家族势力在背后拖累着,下手不狠才怪吧!

    【除此之外,他还改革了科举制度。要求将原本重视词赋的进士科改为重视策论,原本只需要死记硬背的明经科改成需要阐明经义的道理。】

    后世人,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

    【这条看似和已经通过了科举考试的官员没有干系的决策,某种意义上得罪人的范围才是最广的:

    他直接无差别扫射了所有试图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学子,使得他们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和心血一朝白费,必须强迫自己重新学习新的考试内容,全部站在了几近统一的原始起跑线上。

    在古代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下,断人入仕之路和断人希望又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呢?

    甚至不用说古代,哪怕现在都到了二十一世纪了,高考考纲的每一次变动,甚至高考考卷上时而出现的“创新难题”,难道不都伴随着一堆人的痛苦哀嚎吗?现代的新高考改革,尚且要既慎重地选择循序渐进,在通知换新课本新课标新范围的同时,给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新高二高三考生保留了继续学旧课本,考旧考纲的权力,让他们就算要面临着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坎坷局面,却也不至于为了自己白学而陷入绝望。

    范仲淹这样做,简单给大家伙一点小小的代入感,就相当于让你在已经学完旧考纲,在高三那样痛苦的环境中挣扎着存活,将自己的应试技巧和基础知识已经磨砺得滚瓜烂熟的前提下。

    临高考了(宋朝科举在英宗确定三年一考之前,基本上一年一次,这改革的指令是真的很“临近高考”),突然告诉你,高考改革了,新考纲新题型新范围,咱得重新学重新练,你原本学的没什么用了,老师上课可能随口跟你讲过的课外拓展才是重点。

    杀人诛心——哪个学生如果面对这样的情况能做到不心态爆炸,保证自己没想过操刀杀去这样提议的专家门口呢。

    就算所有人都给你灌鸡汤,说些没用的“没事,大家都是一样的,之前都没怎么接触过,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没有落后的,放平心态~”

    呵,考过高考,或者说只要考过大考的都知道,这些只不过是你看着打击心态不会做的题目,预感自己这次要凉,所以勉强安慰自己快把眼泪收回去别弄脏试卷的借口而已。

    要真的谁都能这么心态平和,那葛军葛大爷的传说为什么能在高考学子的口中代代相传,高考2x22届考生为什么会在一年之后心态还能依旧持续破防自嘲小丑。

    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大多数人都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的。我们固然鼓励讴歌高尚的情操,却也应该给无数挣扎着想要改变命运的人们留下合适的余地。

    范仲淹的改革,难道真的只像课本上告诉你的那样,是因为触动了官员集团的利益,不被大多数官员所支持,最终导致失败的吗?

    是,也不全是。

    看看这条科举改革吧。它所最为伤害的,难道会是跟那些官员有所关联的官宦人家出身的子弟吗?

    他们确实会不满,确实会和自己家里的长辈官员们抱怨,确实会和整个官员集团糅合成同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