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h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396节
    他要一府一府的推进税署之事。

    身为税署署正,大明宗室。

    朱高炽这时候不由看向郁新,轻咳一声:“郁尚书……”

    小胖话音刚起,便忽的一顿,茫然的瞪大双眼看向文渊阁外面。

    “急奏!河南大水,太行堤溃!”

    河南大水!

    耗费朝廷千万石粮草及无数钱钞的千里太行大堤,竟然溃决了!

    什么税署改制事。

    什么摊丁入亩事。

    在大堤溃决面前,都变得不是事了。

    哗啦一下。

    整个文渊阁里无数张凳子倒在了地上。

    再一次被凳子砸中脚背的光禄寺卿马全,同样是忘了疼痛,站起身转过头,满脸惊骇的望着紧闭殿门的文渊阁外面。

    “快!”

    “开了门,叫人进来问话!”

    也不知道是谁在文渊阁里大吼了一声。

    几名还处在茫然的太监,立马小跑到了殿门后,手脚并用的迅速拉开殿门。

    一阵带着尘土的风吹进了文渊阁里。

    离着门口近一些的几人不由的眯起了双眼。

    朱允熥这时候也是眉头狂跳,心脏扑通扑通的猛跳着,双手紧紧的抓住圈椅两侧的扶手。

    河南道大堤溃决,百里加急急奏。

    门外,那名差役背后的红羽,朱允熥看得清清楚楚。

    若不是事情紧急,危害严重,形式严峻,河南道和开封府不会用上这等急奏。

    朱允熥已经来不及换气,猛的站了起来,快步走下台阶,扒开挡在自己身前的几人,便冲出了文渊阁。

    监国皇太孙身上的团龙服,从开封府一路赶到文渊阁的差役,一眼就认了出来。

    噗通一声。

    差役便叩拜在地上。

    “小的参见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皱紧眉头,努力控制着不断挑动的眉角,深吸一口气,沉声开口:“说!”

    在他的身后,朱高炽、翟善、郁新等人六部尚书、三法司、五寺诸卿堂官的脚步声凌乱成团,纷纷围了上来。

    今日还刚刚因为兵部要加造兵甲军械,向户部要钱,而与兵部尚书茹瑺吵了一架的郁新,这时候眉头狂跳不止,满脑子已经开始盘算着今年朝廷大抵能有多少的岁入,其中要有多少被扔进河南道那个大水坑里面。

    余下的部堂官员们,亦是心中震惊。

    大河溃决,并非今日独有之事,然而每一次能用得上急奏入京的溃决,每一笔都被朱笔昭昭于青史之上,朱笔之下的每一个都是无数的生灵黎民。

    对于朝堂之上来说,更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滔天的灾难。

    官官倾覆,衙门互攻。

    官员在这个时候,比不过官道旁的一颗野草值钱。

    从开封府而来的差役,参悟不到朝堂之上大人物们的心思。

    “启禀殿下,十日前黄河上下游开始降雨,瓢泼大雨,数日不歇。”

    “七日前,黄河河面上升,水流加速。”

    “五日前,上游春汛洪峰到来,自三门峡而下,过新安、洛阳、偃师、荣阳、荣泽、郑州、开封,洪峰层层拔高,大堤震动,时有淤塞。”

    “洛阳知府疏通淤塞,洪峰过境,当日便至兰考县。”

    “太行大堤兰考县段,溃决三十余丈,洪水如潮,盏茶之间围堵县城。知县有名河工、差役,试图炸毁下游大堤,保兰考一地安宁,炸堤之时上游溃决,两处溃败,兰考县再无余力堵塞溃口。”

    “开封府、归德府、陈州府、许州府、徐州府、凤阳府,皆被洪水淹没。”

    两道六府之地,尽数被洪水淹没。

    那可是大明的百万黎民啊!

    朱允熥瞬间只觉得一股气血上涌灌脑,眼前一阵阵的发黑,整个人都飘忽了起来。

    “稳住!这个时候离不开你!”

    朱高炽眼疾手快,从一旁跨了过来,走到朱允熥身后,一把稳稳的托住了对方,附耳低声提醒了一句。

    朱允熥点点头,努力的深吸了一口气。

    此刻在他的耳畔,大明朝的部堂臣工们已经人人惊骇的热议了起来。

    一股无形的压力,几乎如同那河南道的洪水一样将文渊阁给淹没了。

    朱允熥额头青筋一阵阵的跳动着,目光瞪着跪在文渊阁前的急奏差役。

    五日前太行大堤溃决,五日后开封府的急奏便送到了京中。

    洪水淹没的六府,尤其是开封府现在的情况,肯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朱允熥看着身上粘着泥浆,脸色疲倦的急奏差役,挥挥手:“带他下去收拾歇息一番。”

    “小的拜谢殿下,恳求殿下早日命朝廷支援六府。”

    本该直接跟随过来的内侍下去的差役,却是忽的罔顾规矩,突然开口伏乞。

    朱允熥双眸一沉:“孤知晓了。”

    差役抬起头,看着眼前廊下包括大明皇太孙在内的这十多人,随后眼神之中生起畏惧,低下头小心翼翼的随着已经等候多时的内侍离去。

    等到差役离开。

    户部尚书郁新当即走下长廊,到了朱允熥的眼前:“殿下,户部现在可以紧急筹措三十万担粮草,由应天府直发受灾六府。一旬之内,起运杭州府、淮安府等地粮草五十万担入六府。”

    工部尚书王儁亦是走到了郁新身边,躬身抱拳开口道:“殿下,工部可在一旬之内,自六府周边府县征调徭役五万。一月之内,可征调徭役十五万。”

    稳定六府的局面,控制因为洪灾带来的后续政治危险,是郁新和王儁二人同时想到的事情。

    一旦受灾的六府灾情控制不住,朝廷不能及早压住灾情,稳定民生,解救百姓,作为大明人口重地的中原六府百姓,将会给朝廷带来滔天的灾难。

    六府乱,大明南北联通势必受到威胁,中断南北联系。

    灾民变成流民,若是继而被有心人利用,则会直接原地变成乱民,于中原之地挑起民变。

    到时候,便不是几十万担粮草,十几万徭役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朱允熥压着心中的阵阵杀气,冷眼看向眼前的两人,沉声道:“开封府的急奏,两处溃口都在兰考县境内,今日诸位便留在这文渊阁吧。时间已经被耽搁了整整五日,今日朝廷必须议出一个章程来。”

    说完之后,朱允熥再不顾这些有无数赈灾谏言要说的朝臣们,给了小胖一个眼神,便向着文渊阁外离去。

    黄河溃决,中原洪灾。

    这是历朝历代都不能轻视的事情。

    比之去岁冬天,长江两岸的雪情更加的严峻。

    溃决是乡野村舍被毁,百姓破家灭门。洪灾时,多少人被洪水淹没。洪灾后,百姓饥肠辘辘,炊无米粒。灾后,大地腐朽,更有可能会引发止不住的瘟疫来。

    六府百万百姓受困,中原之地千万百姓面临威胁。

    稍有不慎,朝廷就要投入无数的钱粮,将手中的刀枪挥向原本治下的黎民百姓。

    这件事已经不是自己独自一个人能够决断的了。

    太子老爹需要知道。

    老爷子……

    也需要知道。

    从文渊阁到乾清宫,有着很漫长的一截路。

    一路上,无数的手段和政令,在朱允熥的脑海之中形成。

    兰考县炸堤,必然加重了六府的洪灾程度,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下达了炸堤命令的兰考县主官,是不是要朝廷出面处理?

    处理了兰考县,开封府要不要处理?

    百姓该如何安置,钱粮如何发放,溃口如何堵塞上,一条条的事情都需要去处理。

    而在此期间,地方上的局势又会如何,是否会有歹人居心不良,借机生事。又是否会有商贾、士绅,会借着大灾之年,侵占田地,抬高物价。

    便是这应天朝堂之上,又是否会与六府之地的灾情有关联。

    可无论如何,今天是大明帝国之殇日。

    百万黎民受灾,注定会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殿下今日不是在文渊阁和部堂们议事吗?”

    终于,内宫总管孙狗儿的声音已经传入了朱允熥的耳中。

    朱允熥眉头微微一皱,缓缓抬起头,只见乾清门已经摆在了眼前。

    同时在眼前的,还有面带疑惑的孙狗儿。

    朱允熥脸色镇定道:“太子爷可在此处?”

    孙狗儿愈发不解,看向乾清门前面的三大殿:“太子爷在华盖殿那边,这几日为先皇后祈福的事情就要办了,太子爷还在忙着整理典礼详细。”

    朱允熥点点头,只觉得自己现在真的是被这场洪灾给冲昏了脑袋,他看向孙狗儿:“孤先去寻太子爷,大伴先莫要与爷爷说。”

    孙狗儿自是点头答应。

    等他看着朱允熥往华盖殿那边转身过去,便立马转身没入乾清门后面。

    少顷,孙狗儿便已经是出现在了乾清宫里。

    “陛下,刚刚太孙殿下从文渊阁那边过来。问了太子爷,便又往华盖殿那边过去了。殿下要奴婢先不要与陛下说这件事。”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