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h1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11全家总动员
    第412章411全家总动员

    看着唐植桐远去的背影,佟旺笑了。

    等看不到唐植桐身影后,佟旺才哼着梅老板的《嫦娥奔月》,进了宅子,并顺手把大门给关上了。

    佟旺觉得这回十拿九稳,手拿把掐,但唐植桐却很犹豫。

    去关系单位加工炉子的路上,唐植桐内心一直在挣扎,这单接不接?

    年初跟辛岗在这边扫街的时候,唐植桐将富户记在了小本本上,但这里面并不包括钱粮胡同,因为这条胡同忒特么的不可描述,唐植桐不想暴露在那些人眼中。

    一直到了关系单位,唐植桐都没有下定决定,于是决定暂时搁置,等后面再说吧,毕竟还有时间,不用太着急。

    这已经不是唐植桐第一次来加工东西,轻车熟路找到关键人,塞了两包牡丹,人家就给找了两个手艺好的师傅。

    由于这次用料的多少还不确定,厂里暂时没有收他的钱,说等回来取的时候一块结算。

    唐植桐千恩万谢后,跟着去找大师傅。

    见了面,客套两句,关键人就先回去了,留下唐植桐和两位师傅单独沟通。

    唐植桐掏出全套图纸,炉子的数据、尺寸都有标注,就连炉盖、火筷子的都有,除了家里用的,也有为小木屋炉子准备的一套。

    “嚯,唐投递这图画的漂亮。”这回的图纸比上两回进步太多,师傅也不用估摸尺寸,心里松了一口气。

    “找朋友画的,麻烦二位给费费心。”唐植桐又掏出两盒牡丹,一人一盒。

    “放心吧,唐投递。我们可都是受过你恩惠的人,现在传达的小黑板还用着呢。”师傅接了烟,看到牌子后,脸上的笑容又盛了三分。

    “您过奖了。大概什么时候能做好?”由于图纸上数据很明确,所以唐植桐没打算在这边盯着。

    “我们赶赶工,明天就能做出来,下班来取就行。”两个师傅对视一眼,对工作量做了评估。

    “好嘞,那明天下班前一准过来,到时候麻烦二位给做个用铁量的证明,我得赶在下班前去财务那边结账。”唐植桐乐呵呵的说道。

    “行,放心吧,唐投递,一准给您做的漂漂亮亮的。”师傅跟唐植桐客套道。

    “那必须放心,我是信得过二位手艺的,我就不耽误两位师傅工作了,回见。”唐植桐伸出手跟两位师傅握握手,告辞出厂。

    在来关系单位的路上,唐植桐就将火锅扔进了空间,这次回家属于轻装上阵。

    骑车到东便门外鸭子咀的时候,唐植桐下车,蹲坐在路面抽烟。

    面上是抽烟,实际上是在利用空间搞事。

    吃火锅总得有肉有食材和蘸料,为此,今早去上学的时候,唐植桐额外从家里多带了两个饭盒。

    在给路坚准备松子的时候,唐植桐发现可以利用空间给里面的东西做一些基本的分离操作,但不能组合。

    就拿这次的食材来说,可以将羊肉搞的薄如蝉翼,但不能再恢复原状。

    唐植桐觉得以后万一自己失业,除了魔术师外,还可以再多一选择,比如做个厨子,备菜无敌快。

    在空间的帮助下,唐植桐将比巴掌还大的对虾分分钟处理干净,然后处理成丁,这样带回去不会被发现个头大小。

    在将虾仁丁装满两个饭盒后,唐植桐发现空间也是有弊端的,比如处理成丁的虾肉没有那种黏感,回家还得二次加工。

    但这总归是白嫖的,也不能要求太高。

    还剩下一个带饭的饭盒,唐植桐选择盛放蘸料。

    现下正宗的四九城老火锅所用的蘸料都是以芝麻酱为主,芝麻酱虽然味道发涩,但在这年头属于不折不扣的美味。

    唐植桐记得胡同里不少小孩子去打芝麻酱的时候总喜欢用手指抿一点、抿一点、再抿一点,于是到家已经少了三分之一。

    唐植桐想做的是二八酱,所谓二八酱是由芝麻酱、花生酱按照2:8的比例调和而成,现下是没有这个吃法的。

    二八酱的诞生还得等这三年过去,四九城的供应稍微缓和以后。

    供应缓和后,芝麻酱的供应依旧不足,为了解决吃火锅蘸料的问题,才有人才开始尝试混配,一款经典蘸料由此而生。

    唐植桐按照2:8的比例在空间里装了半盒,然后又放进去两块腐乳,掺了点白糖、细盐,由于没有味精,只能暂时用蚝油替代,大概有两勺的样子。

    至于羊肉、牛肉,唐植桐也准备薅一点,不多,各一斤。

    牛百叶也准备了一点,直接将上面的脏东西剥离,倍干净,等吃的时候涮一涮,倍脆!

    唐植桐想到这里,感觉嘴里都已经开始分泌口水了。

    吃火锅的灵魂蘸料里面还有一款配料:韭花酱,但唐家没有,所以唐植桐准备了几颗韭菜,打算回家后让凤芝锻炼一下小身板。

    考虑一圈,唐植桐觉得已经备齐了,才起身回家。

    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从铁辘轱把驶过,雨后气温骤降,除了打水的,已经没有人在这边聊天。

    唐植桐在众人面前自然是空着手到家,在大门底下才将火锅和准备的食材薅出来,拿进正屋。

    “哥!你怎么才回来呀!”凤芝最先发现唐植桐,急不可耐的心情溢于言表。

    “嘿,你个小丫头片子,这是等我呢,还是等菜呢?”唐植桐先将用草绳拴着的肉、牛百叶放在盆里,又从挎包里掏出三个饭盒。

    “当然是等你啦。”小丫头虽然馋,但小嘴比王敬民要甜。

    “这还差不多,去,把蒜臼抱过来。”唐植桐说着,从包里掏出那几颗用报纸包裹的韭菜。

    “这天还有韭菜?稀罕。”张桂芳看到,惊讶道。

    “您知道的,妈,我有门路嘛。那个,要不您去打斤菜籽油?”唐植桐跟张桂芳交代过自己带回家物资的出处,只是这回带了点反季节的。

    “吃火锅还要菜籽油?”张桂芳没有追着韭菜不放,而是稀奇用油来干啥。

    “给静文做点不一样的调料。”唐植桐笑眯眯的解释道,川蜀嘛,火锅的天下,讲究个麻辣鲜香,今儿没有条件开鸳鸯锅,只能给小王同学单独准备点麻辣的调味料。

    “成。”张桂芳一听是给儿媳妇准备的,没犹豫,找出油票,拿个空酒瓶就往外走,小王同学想拦都没拦住。

    “你又给我搞特殊。”尽管小王同学心里甜滋滋的,但嘴上还是抱怨道,眼下这年景,讲究不来条件。

    “没事,放心吧,我有办法补回来。”唐植桐也是借此机会向小王同学表明自己所言不虚,自己带回来的东西一点别人的定量都不占,只要保密做得好,被发现的概率并不大。

    “哥,蒜臼!”凤芝抱着蒜臼过来,轻轻的放在唐植桐面前。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凤珍,来,干活,吃完饭再写作业。”晚饭在即,菜、料都没备好,唐植桐只能发动全家。

    凤珍很听话,停了手,盖上钢笔的笔帽走过来听安排。

    唐植桐拿出家里的仅有的两个盆,朝小王同学和凤珍一人塞了一个。

    “凤珍,这两盒是虾肉,你跟剁馅子似的剁一下,剁黏糊就停手,不用剁的很碎。”唐植桐又将两饭盒虾肉挑出来,放在案板上,吩咐道。

    “嗯。”凤珍也不多话,点点头,先过去洗手。

    “你把这盒酱给开,这个会吧?”酱是个费腕力的活,唐植桐交给了力气充沛的小王同学。

    酱,一种比较口语化的说法,其实就是往花生酱或者芝麻酱里掺水,然后不停地搅拌。

    芝麻酱、花生酱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往里掺水反而会使酱更加粘稠,越搅拌越费力气。

    “掺水搅和,是吧?”小王同学拿过饭盒,嗅了嗅问道。

    “对,这盒酱,再加这么一盒水就差不多了,用刷饭盒的水,别浪费了盒里的残余的酱。”小王同学除了吃以外,很少参与到备菜中来,所以唐植桐额外嘱咐了一句。

    “行。”小王同学也不反驳,开始用筷子将饭盒里的酱料挑进盆里。

    “凤芝,来,你砸韭花酱。”唐植桐简单冲洗一下,用菜刀把韭菜切成小段,一股脑的放到蒜臼里,又加了点点盐。

    韭花酱最正宗的是由野生山韭的花碾压而成,但眼下条件有限,只能拿韭菜凑合一下,好在这也是无公害的,比几十年后精装的科技狠活强上不少。

    把活分派好,唐植桐也没闲着,用锅炒了点花生,酱料不放花生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等张桂芳排队打完油回来,唐植桐已经将花生炒好。

    “妈,您把虾肉放盆里,再把肉切切。炸调料油烟太大,我去厢房做。”唐植桐凉上花生米,自己端着锅,拿上花椒,带着油去了厢房。

    花椒是从椿树胡同带回来的,叶志娟知道这东西市面上不好买,送给女婿做菜用。

    为了照顾小王同学口味,家里常备辣椒油,唐植桐这次要做的是麻油,麻油这个东西必须要用菜籽油做才正宗。

    做麻油的调料以麻椒、花椒为主,再放少量葱姜蒜即可,整个过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火候。

    唐植桐敞着门,小火慢炸。

    由于炉子的火候没法调控,唐植桐只能调控自己的手,感觉油太热了就把锅端离炉口,反反复复大概有个二十来分钟,出锅!

    看四下无人,唐植桐直接利用空间,将油锅、花椒刮的干干净净,把油一滴不剩的塞到瓶子里。

    花椒后面还能二次利用,所以装在碗里,方便以后炒菜,或者撒盐嚼着吃。

    唐植桐装作刷了锅,才将东西又都拿到正屋。

    “嚯,就等吃了?”唐植桐看一切都准备就绪,就连凤芝砸的韭花酱也已被小王同学搅拌在了蘸酱里面。

    “就等这个大厨了。”张桂芳正在将木炭放在炉口引燃,这些木炭还是春节盖好厢房后,唐植桐买的,当时由于小王同学买了炉子,就剩了一些,吃顿火锅还是绰绰有余的。

    “得嘞,马上。”唐植桐放好东西,先把花生给碾碎,跟小王同学说道:“哎,你把这花生碎放进去拌拌,你自己那份蘸料再加些辣椒油、麻油,味道更好。”

    此时,俩妹妹闻着蘸酱的香味,感觉眼睛都快不够用了,一会看着嫂子调蘸料,一会又盼着妈妈赶紧把木炭引燃。

    而唐植桐准备着手做虾滑。

    虾滑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皇家,有人说是起源于小本子。

    无论哪种起源,做法都基本一致,无非是剁黏糊后加淀粉、鸡蛋或蛋清、盐、白胡椒粉等,搅拌均匀。

    讲究点的会掺点泡葱水或者提前用葱腌制去腥,由于时间关系,唐植桐没有这么干,这年头能吃上这么一顿已经是奢侈,就不追求极致了。

    家没有淀粉,唐植桐直接上面粉,磕上五个鸡蛋,放上其他调料,也不用筷子,直接下手抓,虽然有点埋汰,但这样速度更快。

    抓均匀后,唐植桐将手上的虾滑刮下来,才去洗手。

    锅底也很简单,清水,丢进去一截葱、两片姜,家里没有枸杞、海米啥的,只能这么凑合用。

    “大厨今天辛苦了,犒劳你一下。”小王同学体贴的给唐植桐拎出来半瓶酒,上次在椿树胡同喝剩下的。

    “好嘞,今天放开肚子吃,管饱!”唐植桐先给自己倒上一杯,然后先把羊肉给下进去。

    四九城吃火锅,第一道下锅的必须是羊肉,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提前把卷好的羊肉冻起来,切成薄薄的一片,老餮们甚至讲究在里面涮几下。

    唐家没这些讲究,因为凤芝发话了:“中午我就没吃,就等这一顿了!”

    “要不要拔棵白菜涮涮?”张桂芳看着满桌子的荤,问道。

    “不用了,再长两天吧,咱还能多吃两口。”唐植桐拒绝了,桌子上这些今晚能吃光就不错了,白菜正在团芯的关键时候,就不打扰它们生长了。

    吃完肉和百叶,唐植桐开始下虾滑,用勺子蘸点火锅汤,然后团成球,一个个放进锅里。

    “哥,什么时候能吃?”凤芝咽下一口肉,腾出嘴来,急不可耐的问道。

    “等飘起来,看着颜色发红了,就能吃了。”唐植桐一边往里放,一边说道。

    “哦,哦。”凤芝点点头,继续跟碗里的肉战斗。

    张桂芳疼孩子,肉吃的少,大多都夹给了孩子们,唐植桐也不劝,因为他自个心里很清楚,虾滑并不比肉差。

    “怎么样?这蘸料好吃吗?”唐植桐看大家吃的香,却没有一个开口夸自己,于是主动求表扬。

    “好吃,凤芝已经快把舌头吞掉了。”凤珍难得开口,笑微微的说道。

    “嗯,嗯。”凤芝发出鼻音,点头认同,根本腾不出嘴来。

    小王同学看向丈夫的目光里都快拉丝了,满是崇拜,一切都在不言中。

    “要是能天天吃就好了。”凤芝咽下一口,许愿道。

    “你可真敢想,一个月能吃上一回就了不得了。”张桂芳看已经有虾滑熟了,开始给几个小辈布菜。

    小王同学也没干看着,抢着给婆婆夹。

    对于凤芝的愿望,唐植桐没有发表意见,只是乐呵呵的继续往锅里下虾滑。

    作为一个顾家的男人,一辈子辛劳,为的不就是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限于大环境,唐植桐不敢整天这么大鱼大肉的吃,但十天半个月改善一次生活还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