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h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85节
    这便是文丞相的《正气歌》了,在此时的大明,可谓是老少咸知的经典读物,用来诠释‘天地有正气’是再好不过的了。

    乍一听,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但姜星火的脑海里却有些恍惚,继而陷入了回忆。

    那是第三世,睢阳城(商丘)。

    这里是江淮防线的最北端支点,当年陈庆之“白袍入洛”便是以此为起步。

    这便是“睢阳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上百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是真真切切的中原锁匙。

    因此,睢阳也就成了大唐与大燕交兵最频繁、激烈之处。

    而在这座高耸险峻的城池里,一座占地广阔的军营内,十几个身穿戎装的将校围坐一团,气氛沉闷压抑到让人窒息!

    其中一名年长的将领站起身来,对着坐在首位的老者躬身施礼道:“启禀中丞,现在伪燕已经重新集结十八万铁骑,随时都可能南侵我江淮腹地,不知中丞如何打算?”

    姜星火作为陪戎校尉,坐在最靠近营帐门口的位置,扶着刀早已没了力气说话。

    睢阳城里的情况很糟糕,粮食快吃光了,每个士兵每天只有一勺米,至于百姓.妇孺已多饿毙,男子苟延残喘,如此而已。

    作为亲历者,姜星火的关注点,从来都不是睢阳守城战到底有多么惨烈。

    而是这里面人性表现出的种种复杂。

    首座上的老者叹了口气,抬头望着帐外,缓缓道:“江淮钱粮赋税,乃是我大唐反败为胜之根本,陛下为此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我等镇守睢阳,拱卫江淮防线,今日伪燕再次南袭,如果我等不死守城池,那么遭殃的,就是身后的千万江淮百姓!”

    众将校闻言,眼神纷纷暗淡下去。

    关陇自西魏以来虽然民风彪悍,但是如今论战力却远逊河北。尤其是在燕军攻破了潼关,并且趁势扩张势力范围的情况下,大唐的军队只得退往蜀地、河东防御,而河东的新皇帝早已与蜀地、江淮相断绝,一旦睢阳失守,燕军南下江淮,大唐的国运就将急转直下。

    那么,到底是死一城十万军民。

    还是,江淮数百万户惨遭屠戮?

    更小的集体做出了主动的牺牲,从而保全更大的集体,是否体现了人性的善?

    老者看到将士们黯然神伤,摇了摇头,安慰道:“你们放心吧,燕军虽看似兵马强横,但毕竟只是一时之勇,我们只要抵抗住,陛下应该很快会调派更多援军过来的。我们坚持守住,大唐就迟早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将校们精神却依旧萎靡不振,再想要坚定守住,此时也没有粮食了,怎么守?

    眼神好的姜星火,更是看到,老者开口说话时,嘴里已经没剩多少牙齿了。

    老者的话刚说完,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满脸焦虑的斥候跑到帐篷内跪倒下来:“报告中丞,情况不妙,燕军铁骑已经兵临城下!”

    “什么?!”

    众将校霍然色变,老者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那天晚上,在距离睢阳城五十里的荒野上,旌旗招展、马嘶雷动,黑漆漆的夜幕下,宛如一群饿狼,无数铁甲寒光闪烁,肃杀的气息弥漫四野。

    燕军列阵而立,前锋的三千重骑已经逼近了睢阳城,只差五箭之遥了。

    回忆的画面消散,姜星火有些怔然地问道。

    “那袁居士伱说,张巡死守睢阳,守城的将士也拼死报国,这才保护了江淮,这不错,能说明人性在绝境下也有善的一面,张巡是心怀正气的忠臣,可后面发生的事情,也说明了人性的恶。”

    袁珙也迟疑了。

    《正气歌》里从来没提到过,作为身怀正气的代表性人物,张巡的人性在不同的角度,究竟作何解释?

    袁珙长长地叹了口气,神情复杂地说道:“所以说,和尚说的不对,老朽说的也不对。”

    李景隆定定地看着姜星火,问道:“人性论这件事,姜先生是怎么想的?”

    姜星火一边研墨准备写回信,一边沉吟后说道。

    “我认为关于人性论的这个问题,这封信需要回答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批判先验人性论的错误】。”

    “第二个方面,是【从形而上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也就是说,先批判‘先验人性论’为什么是错的,随后从‘形而上’的角度出发,阐释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此一来,才能搞清楚人性论的谬误究竟错在何处。”

    李景隆愣了愣,

    每个字他都听得懂,

    可连起来,

    是什么意思?

    而袁珙则是变得若有所思,性本善和性本恶的争论,自先秦以降,已经持续了进两千年,始终没有具有压倒性的权威说法,大家都是各说各的话。

    如今姜星火却说,他能用两个方面就能讲清楚?

    袁珙不禁有些发自内心的怀疑。

    这种怀疑,不是怀疑姜星火本人的智慧。

    而是在怀疑,两千年都没有争出个结果的问题,姜星火一封信就能写清楚?

    研好了墨,姜星火开始给这个未曾谋面的和尚写回信。

    信的题目是《‘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

    “第一个部分,姜某要【批判先验人性论的错误】。”

    “姜某认为,人性论的谬误在于,其坚持先验的观点。”

    “什么是‘先验’?”看着信纸上的字,李景隆忍不住问道。

    袁珙也有些费解,跟道衍一样,袁珙同样三教精通,但却确信,自己并未听过这个名词。

    姜星火指了指信纸,他正一笔一划地认真写着。

    “所谓先验,也是唯心认识的根本特点,也就是认为人的意识是最重要的,而世界上存在的事物(物质)是次要的.从而认为人的意识是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事物的。”

    “也就是说,先验人性论认为

    ——人性是对活生生的现实人的抽象概念。”

    李景隆揉了揉眼睛,不解地问道:“人性难道不是先天的吗?”

    “不是。”姜星火示意他稍安勿躁,随后继续写道。

    “而这种先验人性论则相信,‘人性’这种抽象概念,在事实上规定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也就是善人做善事,恶人做恶事.这种抽象概念决定人行为的观点,被我称之为‘观念论’。”

    李景隆一边在旁边观看,一边问道。

    “那什么又是‘观念论’?”

    “八个字。”姜星火干脆答道,“追本溯源,本即是源。”

    姜星火接着在信纸上写着。

    “观念论往往越过事物而达事物的‘本’,并企图由‘本’追踪到事物的‘源’。”

    “如此一来,便经常会认为事物的‘源’就等于‘本’,‘本’也就等于事物,将三层意思混淆起来。”

    许久没有写字,手腕有些酸了,转头看着有些发懵的袁珙李景隆,姜星火放下笔说道。

    “听不懂?没关系,我知道你现在听不懂,给你解释一下就好了。”

    袁珙和李景隆点了点头,虚心听讲。

    姜星火简单直白地说道。

    “第一层,现实的人是事物,对不对?”

    “对。”

    “第二层,先验人性论认为‘人性’是决定人这个事物的‘本’,对不对?”

    “对。”

    “第三层,之所以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之争,就是因为根本搞不清人性的‘源’,对不对?”

    “.好像,对。”

    “那么为什么搞不清?”姜星火笑着问道,旋即自己回答,“因为人性论一开始就错了!”

    袁珙有些匪夷所思地问道。

    “那姜先生的意思是,人性论本身就是错的?”

    “不可能吧,那么多圣贤都辩论过的问题,怎么可能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李景隆亦是不可置信。

    姜星火放下笔,开口说道:“所以说,想要回答人性论这个问题,这才是为什么我第一个方面,就是写【批判先验人性论的错误】的原因。”

    姜星火拿起笔,继续在纸上写着。

    “姜某认为,近两千年来,人性论觉得自己看到了第二层也就是人的‘本’,而没有看到第三层也就是人性的‘源’,所以才会在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论,争得就是人性的‘源’到底是什么。”

    “但其实,人性论从第二层的‘本’就开始错了。”

    袁珙看着姜星火笔走龙蛇,一时沉思。

    人性论,从第二层的‘本’就错了?

    难道人性不是由人先天产生的吗?

    历代圣贤都是这么说的啊!

    正是认定了第二层的‘本’,也就是‘人性由人先天产生’这个前提条件,所以才要争论第三层的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如果说一开始就错了,人性不是由人先天产生的,那么就意味着,圣贤们从一开始就走偏了!

    袁珙的脊背开始散发出了阵阵寒意。

    袁珙突然意识到,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载入中国哲学史的历史性时刻!

    他面前的这个青年囚徒,正在用笔,推翻两千年来关于人性论的争论!

    告诉大家,圣贤们争了两千年的东西,全是错的!

    而这封《‘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也将在他的亲眼见证下,成为中国哲学史新的时代的开天辟地之作!

    袁珙的十指,开始不自觉地轻微颤抖了起来。

    而李景隆,也屏住了呼吸,等待姜星火继续写下去,说明为什么人性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为什么人性不是由先天产生的。

    姜星火继续写道。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