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h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417节
    刚才她说的一番话虽然有鼓励小妹的意思,但更多的却是为了徐家以后铺路,徐皇后的身体,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好了。

    她虽贵为皇后但是有些事情,其实她根本无力改变,老大和老二的争储,她都看在眼里,而如果小妹顺利嫁给姜星火,变法又将压倒争储的矛盾,她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日子也会过的舒服很多,徐家以后,也会随着变法的成功,而彻底重新确立地位。

    这样哪怕自己以后无法庇护徐家,有着姜星火的帮衬,徐家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两年的状态。

    不过,不出意料地是,拐了一条街,到荣国公府登门拜访老和尚的徐妙锦也扑了个空。

    ——————

    应天府江宁镇,景行书院。

    神秘失踪的姚广孝下了马车,打量着书院的牌匾,很容易就想到了书院名称的来历,非是《诗经·小雅·车辖》里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是来自《赵氏鄮山书院诗》的最后一句“睎之则是,景行是行”,也是书院主人曾经作为鄮山书院院长的某种回忆。

    果不其然,迈过门槛,步入书院之中,朗朗读书声萦绕在耳边。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修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姚广孝“呵”了一声。

    “纲常名教。”

    走过回廊,前面便是书院的大堂,姚广孝刚要继续往前走去,却被一个身穿素衣的少女拦住了去路:“这位法师,你找谁?可是有什么事吗?”

    看见少女清秀的脸庞,姚广孝心头微动:“老夫姓姚,受你祖父邀请,前来赴会。”

    少女似乎没想到眼前这个老者竟然是那位传说中的人物,也是学生们口中的“妖僧”,顿时惊讶得睁大了眼睛,好半响才说话:“哦原来如此啊,那请随我来吧。”

    两人从另一侧往后院方向而去,不一会儿,便抵达一处幽静别致的小亭中。

    亭外树木郁郁葱葱,青苔爬满石阶,一阵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亭中放置着竹桌竹椅还摆放了些许花草盆栽。

    亭内只有一人端坐,背对着二人。

    听闻脚步声,男子缓慢转过身来,露出一张苍老的脸孔,看着已是七老八十的样子。

    姚广孝当然认得他,当面之人,便是如今大明儒学界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高逊志。

    高逊志,字士敏,号啬庵,徐州萧县人,元末为鄮山书院长。洪武朝时入仕点为翰林,负责编修元史,累迁吏部侍郎在建文二年与之前那个辞职的董伦共同主会试,那一届会试,杨荣、杨溥、金幼孜等人,皆是高逊志的学生。

    在大明的儒学界,那位被后世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能单独一个人在《明史》里列传的曹端,此时尚在河洛之地讲学,并未出山。

    因此,在大明儒学界的地位,几乎无人能与这位八旬老人相媲美。

    高逊志当年也算是温文尔雅,如今虽然年纪老迈,但仍有一股儒者的气质,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几分从容正气,让人不由得心折。

    素衣少女退去,只留二人相谈。

    “主人浮舸去,燕子空守梁。果熟无人采,留供过客尝。”

    “姚兄,多年未见,可安好?”

    姚广孝那里听不出来,这首诗是在不漏痕迹地暗讽永乐帝这个“燕子”鸠占鹊巢,而建文帝这个“主人”已然远走。

    “身体尚好,只可惜当年北郭十友,已然凋零矣。”

    姚广孝走向桌旁,拿起桌案上的茶壶,替高逊志斟了杯茶,又给自己倒了杯,轻啜一口,赞道:“好茶!”

    提及当年的相识,高逊志眼眸中闪烁着一丝感伤,不禁回忆起了当年的情形,不过他毕竟不是寻常凡夫俗子,很快就收敛好心绪。

    “姚兄既然来了,怎地也不通知老夫一声,也好尽尽地主之谊。”

    高逊志淡淡道,语气中透着疏远。

    姚广孝叹息一声:“我若通知了,高兄怕是无暇接待我。”

    两人皆默契的缄口不言。

    片刻后,高逊志抬头问道:“姚兄此次前来,究竟所谓何事?”

    “我此次前来,确实是为了确认一桩事。”

    姚广孝将目光停留在眼前这个老友身上,深深吸了口气,终于还是说道。

    “高兄,你深得建文帝的赏识器重,若是我没看错,建文帝赐予的‘讲幄宣劳’匾额,刚才还挂在你书院里吧燕军渡江,你作为太常寺卿挂冠而去,有人说你要做伯夷叔齐那样的西山饿夫,再也不愿意出仕了。”

    “如今庙堂风暴骤起,这里面,你到底插没插手。”

    第374章 于谦

    “姚兄,我早说过我已隐居山野,不涉政事。”高逊志摇了摇头,叹息道。

    “我也希望如此。”

    姚广孝眯了眯眼睛,盯着对方浑浊的双目。

    良久之后,姚广孝叹了口气:“罢了,不管你到底参与了多少,我希望你现在可以告诉我,都有谁参与其中。”

    姚广孝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折开递给了高逊志。

    高逊志匆匆扫了一眼,面色不变,只道:“姚兄说笑了,我哪里懂这些。”

    姚广孝闻言皱眉:“高兄,迷途知返,为时未晚!建文输的一败涂地,输在哪里,你还看不明白吗?又何必执迷不悟呢?况且陛下乃是天命所归,若是硬抗,恐怕会落得万劫不复的境地。”

    嗯,用来对付讲这一套的士大夫就是“天命所归”,换个场景那就是“吸血虫耶”了。

    “姚兄。”

    高逊志苦涩一笑,“姚兄,伱我虽相交数十年,但也许你根本不了解我,这世间我所坚持的,并非是以一时强权所能压倒。”

    “四十多年前,你我刚刚认识的时候,那时候我定居嘉兴新丰高家埭隐居,为的就是不愿仕元,我当时决意仕途十五年,与牛谅、陈世昌、徐一夔、周棐这些抗元志士谈论国事.我那句‘不可久留豺虎地,南方犹有未招魂’,你难道不记得了吗?至正二十四年重阳,诸友登临广福寺,那时候我说过,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地方精英,本应为国效力,怎奈生不逢时,等到大明开国,汉人扬眉吐气,我不是也欣然入仕了?”

    “可如今我又看到了什么?燕军里的蒙古鞑子,又一次踏足了江南的土地!难道我还要坐视他们继续糟践黎民百姓?祸害我汉人的江山?”

    “唉!”

    姚广孝长长叹息一声,自知跟高逊志分辨鞑官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忽然站起身来,朝着高逊志躬身一揖:“高兄,你我虽为旧交,但毕竟已非同路之人,你的选择,姚某尊重,可若是让姚某发现你的所作所为真的影响到了变法,也不要怪姚某不念旧情了。”

    说完,姚广孝离开了凉亭,向外走去。

    “姚兄.”高逊志叫唤了一声,但姚广孝却像是充耳未闻一般,径直离去。

    姚广孝一走,凉亭中陷入了寂静之中。

    姚广孝临走前的话,令高逊志心中五味陈杂,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哎——”

    望着姚广孝早已远去的回廊门口,高逊志微微一怔。

    半晌后,高逊志低下头,看着凉亭细绳上挂着的一幅画,喃喃自语道:“当年你说卢元佐所藏江山图意境极妙,颇有王临川‘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之韵味,我便挂到了书房里,如今每日观瞻时,仿佛看到了当年我你诸友一同游玩的场景只可惜,岁月催人老呀,我已是耄耋之年了。”

    良久,他长长的呼吸了一口空气,低头抚摸起桌上的茶盏来。

    “我不曾背叛年少时的理想啊,我只不过想让这个天下更好一点罢了……姚兄,你又怎么知晓我的用意呢?”

    “爷爷,那老和尚终于走啦。”

    方才那素衣少女进来,扑向高逊志怀中撒娇起来:“您没事吧。”

    “放心吧,爷爷没事。”

    高逊志宠溺的揉了揉孙女的脑袋。

    素衣少女立刻鼓起腮帮子,愤愤不平起来:“可是要是要是爷爷遇到危险了,娘可怎么办?我娘这段时间忙的饭都没时间吃了呢!”

    “傻丫头,你娘这段时间是忙碌一些,因为咱们家马上要搬了,你先收拾一番东西,爷爷一会儿就送你们离开这里。”

    “哦。”

    素衣少女闷闷的应了一声,随即打算转身回屋,收拾起行李来,却忽然问道:“爷爷,我们要搬到哪里去呀?”

    “去一个很漂亮的地方,叫扬州府,那里风景很美,你肯定会喜欢的。”

    高逊志慈爱地望着孙女,柔声道:“等安顿好了你们,爷爷讲完书院的课业,就过去陪你。”

    “嗯!”

    素衣少女眨巴着眼睛,点了点头。

    她看着自己的爷爷,她总觉得爷爷怪怪的,但却又找不到异常。

    夜色渐浓,高逊志却没有入睡,而是在院中踱步,思索着自己的未来。

    他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自己如今恐怕已经上了姚广孝的监视名单。

    这种情况下,自己若继续做些事情,那就是等同于造反了,有诛灭九族的风险,而不做事情,也同样不安全,当务之急是怎么把女儿和孙女转移出去,让她们隐姓埋名过日子。

    “高太常(高逊志建文时任太常寺少卿,正四品)。”

    一阵脚步声响起,紧接着有个声音传来,一个人影推开门潜入了院落。

    “茅副宪!”

    高逊志抬起头来,借着月光打量了剎那,顿时露出惊讶的表情:“你怎么来了?”

    来人非是旁人,正是建文朝左副都御使(正三品),也就是陈瑛这个职位的前任,也是最顽固的建文余孽之一,茅大芳。

    或许是由于姜星火这个穿越者的影响,在建文四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南京城内一些人物的历史线,发生了微小的偏移。

    譬如茅大芳,南京城破之时,其人却是并未自杀殉节或下狱等死,而是悄悄弃官潜出城去欲效仿齐、黄等辈前往江南募兵,可其人不过是一宿儒,文章倒是犀利,兵事一概不知,如何募兵、练兵、养兵.完全是一头雾水。

    不过这倒也救了他,更能做事的周缙,反倒没有躲过去年的清扫,等晓得周缙在江南事败,还是亲手被永乐帝逮到,茅大芳更是躲藏的愈发隐秘了起来。

    但是,能让堂堂前正三品大员深夜前来联络,背后之人究竟是什么分量,可想而知。

    再联想到之前道衍的突然拜访,高逊志心中也有了几分猜测。

    高逊志扫视四周,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用正常的音量说道:“你是来找我喝酒吗?”

    茅大芳笑了笑道:“这个时辰,正合适。”

    “你我许久未见,确实应该好好畅饮几杯。”

    高逊志微微颔首,站了起来,似乎是要邀请对方到屋内小酌一番。

    两人坐在里屋凳上,也不点灯,茅大芳本想说话,高逊志抬手示意他噤声,随后揭开厚布,拿出了一小竹笼,却是给孙女的玩具,一笼蛐蛐。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