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h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714节
    李景隆微微抬头,一脸的淡然,仿佛根本就没有把这名铁甲将领放在眼里。

    铁甲将领哭丧着脸,连连行礼认罪,但让人奇怪的是,他就是没让开道路。

    “既然知道是曹国公当面,那为什么不让开?”曹阿大厉声问道。

    “没有接到命令。”

    铁甲将领的回答让姜星火觉得非常奇怪。

    没有接到命令,是没有接到姜星火和李景隆来这里的命令,还是没接到放他们进去的命令?

    如果是前者,那么信使显然出问题了,如果是后者,谁敢下这样的命令?

    亦或是,兼而有之?

    毕竟前面两拨信使没回来就已经引起他们的警惕了,好在身边的军队足够多,也足够精锐,所以姜星火和李景隆才直接来镇海卫一探究竟。

    “命令?”

    李景隆冷笑一声,从腰间摸出双龙金符牌,举起来晃了晃,道:“这就是命令,接到了吗?”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初,跟以前的朝代一样,军中都是用符牌制的,有金龙符牌,也有镀金符牌,还有素银符牌,根据武官的不同级别,老朱发了好几千个,而李景隆手里拿的就是最高级别的,他的符牌在一些细节上还跟其他国公不一样,属于是私人订制款,见了这块符牌,就已经能表明身份了,而且这块令牌就足够下令了。

    而这位铁甲将领接下来的反应更是奇怪,就好像在等李景隆表明身份一样,他长舒了一口气,赶忙让开路,恭敬地说道:“末将参见曹国公,不知国公驾临,失礼之处请国公海涵,请国公随末将进城吧。”

    姜星火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这人,就像是接了上级发布的不得不完成的得罪人任务,而在走完流程以后,一副自己终于解脱了的样子。

    “嗯。”

    李景隆应该也察觉到了这一点,轻轻点了点头,然后翻身上马,带着自己的队伍,昂首阔步走入镇海卫城。

    镇海卫的城池不小,但因为靠近海边,所以土壤并不肥沃,哪怕是城里各家前的自留地,甚至还有很多地段还荒芜着,显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耕耘,这种状况,在镇海卫城内随处可见。

    城里的军户并不全是当兵的,反而绝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之类的家属,他们的营养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人面有菜色并且不良于行。

    这种情况显然是非常不正常的。

    毕竟,太仓州东面的土地,都是镇海卫的军田,而且镇海卫就守着长江出海口,别的不说,最起码鱼虾这类肉食是管够的,朝廷确实有禁止捕捞的规定,但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这种规定根本不可能严格落实到卫所这里,君不见崇明岛上的崇明沙所顿顿大鱼大虾?

    姜星火和李景隆骑着马,一边慢悠悠地沿街行走,一边品评着街上的风俗物事。

    “这里的军户,饿的不像样子啊。”

    行走了半响,姜星火忍不住感叹道

    李景隆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等到了城中指挥使的地方,铁甲将领如释重负一般与二人分别了。

    指挥使衙门中,镇海卫的指挥使叫做王文,他是个中年男子,身形孔武有力,脸颊上留着一圈络腮胡,面相威严,看起来是一位颇为沉稳的人物。

    他正在指挥士卒,烧毁着什么。

    忽然,他抬起头,望向远方。

    “指挥使,曹国公来了,同行的应该还有国师。”

    王文眯了眯眼睛,露出警惕的表情,同时一股难以抑制的烦躁从他的胸膛中涌起。

    他无视了李景隆派来的两拨信使,故意让铁甲将领去拖延时间,可还是来不及了。

    “不要烧了,烧不完的都倒入海里!”

    无可奈何之下,王文只得去迎接两人。

    “这是烧什么呢?隔着老远就见好大的烟气。”

    王文陪笑道:“烧木炭呢,这些天太冷了,最近刚放晴,赶紧预备一些.国公,不知伱们到来,实在是有失远迎。”

    “无妨。”

    李景隆摆了摆手,然后指了指身旁的姜星火:“国师也在此,王指挥使,不介意让你的属下暂避吧?”

    王文看了姜星火一眼,眼中闪过一抹诧异的光芒,但却没说什么,点了点头,说道:“当然不介意。”

    跟军队交涉,李景隆出面比姜星火好使的多,所以姜星火刚才并没有喧宾夺主,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姜星火的分内之事了。

    大门一闭,曹阿大则带着一众甲士,警惕地守卫在门外。

    大队士兵已经进城了,虽然镇海卫的态度很奇怪,但在这里地方,倒是不虞真出什么事。

    屋内只有寥寥几人,姜星火吩咐道:“把镇海卫所属军田的资料拿出来给我看看。”

    “是,国师大人。”

    王文早有准备,很快就让人把资料文书拿了过来。

    姜星火接过来,随便瞟了一眼这些册子,随后便翻了一册出来,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着。

    过了片刻,姜星火合上了册子,将它放到了旁边,然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来镇海卫城多久了?”

    王文连忙拱手说道:“回禀国师,在下王文,来镇海卫城十七年了。”

    姜星火点点头,十七年,那就是从镇海卫城建立就来了,按他的岁数看,不像是二十岁就能凭藉战功当指挥使的人,所以多半是父死子继。

    随后出乎王文预料,姜星火和李景隆并没有对信使被扣留的事情发难,而是让王文把镇海卫其他的中高级军官叫过来问话。

    镇海卫虽然不满员,但在编制上跟明军其他卫并没有区别,设有左、右、中、前、后共五个千户所,标准编制是1120人为一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百户所下面则是设总旗2个(每总旗辖50人)、小旗10个(每小旗辖10人)。

    而在军官方面,除了王文这个正三品指挥使,卫城里的中高级军官还包括从三品的指挥同知、正四品的指挥佥事、从五品的卫镇抚,这些军官一般来讲,也都是世袭的。

    不过姜星火还是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虽然有人在王文口中生病不便来,但李景隆还是让曹阿大带兵把所有镇海卫的中高级军官都“请”了过来。

    而这里面,果然有王文不愿意让其露面的,这也是王文之前扣押信使的原因,就是为了给各种准备争取时间。

    其中就有一位卫镇抚是从吴淞江所升任的,而吴淞江所和宝山所,之前因为靠近松江府,所以都抽调参与过江南治水的行动,这人姜星火虽然叫不出名字来,但是打过几次照面,脸还是认识的。

    “什么时候调过来的?”

    “回禀国师大人,卑职今年刚调过来镇海卫的。”

    “喔。”

    姜星火点了点头,又问道:“那镇海卫城的情形,你了解多少?如实说。”

    “国师真想知道?”李镇抚反问道。

    “当然。”

    “那求国师和曹国公保我,我若是说了,镇海卫定然待不下去了。”

    李景隆轻笑一声,只道:“莫说是保你,你如实道来,便是调去别处升你做个同知、佥事也是寻常事,真有重要情报,国师和我高兴了,赏你个指挥使又有何难?”

    看着这两尊大佛亲口许诺,这位李镇抚终于放下心来,如实把镇海卫的种种内幕供了出来。

    不听不知道,一听还真是足够触目惊心。

    怪不得镇海卫上下之前那般怪异,原来是担心盖子捂不住了。

    姜星火直接把手里做好的册子扔到一边去了,这些都是精心编好的,跟实际情况肯定不一样。

    根据这位李镇抚的口述,镇海卫的军田,虽然还挂在各军户的名下,但实际上有百分之六十都被侵占了,而其中除了各级将领瓜分的,剩下的大头,大约百分之三十五,而且是镇海卫土壤情况较好的地段,是被漕运总督、隆平侯张信吞了。

    这些军户,在实际上沦落为了张信的佃农。

    而镇海卫的将领们,也通过这种利益输送,获得了张信的庇护,有了靠山。

    而且由于镇海卫直接把守着长江入海口,有自己的船队,所以平常还会帮助张信干一些漕运转出来的走私生意,将领们可以说挣得盆满钵满。

    正是因为双方的利益高度捆绑,所以镇海卫从指挥使王文到下面各级将领,都默契地选择了捂盖子,而因为他们的手段并不高明或者说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不对劲。

    “有意思了。”

    李景隆挑了挑眉,饶有兴趣地问道:“打算怎么办?”

    姜星火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景隆,沉声说道:“先控制住镇海卫上下,带的人够吗?”

    李景隆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不难,中高级将领都在这,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拿下他们其他人不会乱来的。”

    “你也有任务。”李景隆指了指李镇抚。

    李镇抚闻言,立刻道:“请国公吩咐。”

    李景隆笑着说道:“你的任务简单,就是控制住镇海卫其他的底层军官,然后等我们召集的时候说句话。”

    李镇抚立刻点头应允,然后又说道:“这个没有问题,但是王指挥使怎么办?”

    “这你就放心好了。”

    姜星火淡然说道:“若是不反抗那就绑起来,若是敢反抗,杀了便是了。”

    李镇抚骇得手指头都在抖,虽然自己刚才有借刀杀人的心思,不然也不会说这句话,但凭着自己没什么实据的三言两语,这位人狠话不多的国师就要把正三品的指挥使杀了?不怕自己撒谎杀错吗?

    这其实是李镇抚多虑了,只是他的层级所了解到的信息,跟姜星火有信息差而已。

    姜星火当然不可能靠着他的口供杀人,在来之前,锦衣卫和税卒卫都已经大概探查、了解到了镇海卫的一些情况,这里面的猫腻是显而易见的,而不管怎么说,既然王文都这个敷衍态度了,真敢反抗杀了也就杀了.正三品武官,官阶很高吗?

    李景隆哈哈一笑,然后拍了拍李镇抚的肩膀,说道:“你放心,镇海卫不过是小事罢了。”

    李镇抚连忙躬身说道:“卑职明白。”

    “嗯!”

    李景隆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道:“好了,现在没你的事儿了,你先歇着等命令吧。”

    李镇抚站起身,拱手告辞。

    等到李镇抚走出房间,李景隆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冷厉的寒芒,嘴角勾勒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张信,哼!”

    “这一次,我一定要把镇海卫收拾清楚。”

    李景隆低声说着,脸上浮现出一丝狰狞的表情。

    平日里,哪有这般名正言顺地搞这些他看不顺眼的人的机会?但现在张信忘乎所以,主动把机会递了过来。

    实际上李景隆一点都不奇怪,是真的不奇怪,因为历史就是轮回,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学不到任何教训,在洪武朝,李景隆亲眼目睹了那么多公侯(因为朱元璋对武臣基本都是封公侯,伯爵封的很少,且绝大部分都是封给文臣)被卷入一场场大案里,最后粉身碎骨。

    那些洪武朝的公侯,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哪个不是得到皇帝的喜爱?可最后呢?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