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h1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84节
    不多时,俞士悦和江渊联袂而来。

    因为是临时召集,也没有时间誊抄副本给所有人,因此,只能相互传阅。

    命人将两本奏疏都递了过去,王翱便开口道。

    “今日阁议,是有两份奏本,其一是来自于鸿胪寺,呈上了蒙古使臣带来的信函,函件一共六份,除了脱脱不花本人的信函之外,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阿速,鄂尔多斯等五部落也呈上了信函。”

    “这几份信函中,分别提到我大明曾遣使和脱脱不花达成约定,脱脱不花同意退军,但大明需接受五部的朝贡并回赐货物,如今战事已止,要求大明履行约定。”

    说着,王翱拿出一份文书,开口道。

    “这是蒙古特使提供的文书副本,据说正本之上,盖有天子宝玺。”

    这番话说完,在场的阁臣们,不管是看过没看过鸿胪寺奏疏的,脸色都变得颇不好看。

    王翱将文书同样传阅下去,然后继续道。

    “除了鸿胪寺之外,另一份奏本来自于户部,所奏之事为,请重开边境互市。”

    事关重大,情知所有人都需要时间接受,王翱说完之后,便坐回了远处,静静的等待众人挨个将奏本看完。

    公房当中一片沉默,老大人们的眉头都深深皱起,显然心绪皆颇不平静。

    半晌之后,最后过来的江渊和俞士悦也将奏本都看完了,王翱方开口问道。

    “这是关系朝廷大政之事,到了陛下那边,也必是要下朝议的,不过递到早朝上之前,我等需先通个气,各位有话就说,不必拘礼。”

    这种大事,已经不仅仅是内阁无法决断了,就算是天子,也不能乾纲独断,需要经过廷议才能推行的下去。

    所以这次的阁议,其实并不是讨论该如何票拟,而是内阁自己在商量自己的站位。

    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即便如此,也还是没有人立刻开口。

    见状,王翱沉吟片刻,道。

    “既然各位都不开口,那老夫便先来抛砖引玉,老夫认为,为保边境安宁,互市可以酌情开放,但是蒙古特使抛出的条件,不可接受!”

    有了王翱起这个头,公房当中的氛围略略变得轻松了几分,张敏也皱眉开口,道。

    “不错,这些信函当中,虽然口口声声说愿意向大明朝贡,但是不提臣服之事,而且口气如此强硬,就连回赐的货物数量,竟然也敢自己来定,简直是没有将我大明放在眼中。”

    这是让老大人们感到最不舒服的地方。

    蒙古几个部落送过来的信函当中,口称朝贡,但是实际上,就是打算开互市。

    不仅如此,他们的口气还十分强硬,甚至要求,大明“回赐”的物品当中包括精盐,丝绸,铁锅,粮食等大明严禁在边境交易的物资。

    高谷也眯着眼睛,冷冷的道。

    “不错,此乃胁迫,脱脱不花不仅自己送来了信函,还让他手底下的几大部落,分别送来信函,这是在告诉大明,他们上下一心,妄图迫使我大明重新开放互市。”

    “还有户部此疏,使团刚刚到京,户部便要求重开互市,恐非巧合,依老夫之意,不仅不能同意,还要查一查户部是否有人,和蒙古有所勾结。”

    气氛有点凝滞,谁也没想到高谷的反应如此激烈,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户部。

    于是,俞士悦忍不住开口,道。

    “次辅此言差矣,互市之事,早在年前户部便已经在讨论了,京中也早有传言。”

    “之所以会有此议,原因无非是因为,如今国库用度不足,再加上我大明和蒙古的关系趋于缓和,为了双方和睦着想,如何能够扯得上勾结外敌呢?”

    王翱也开口道:“不错,捕风捉影之事不必多言,即便真的别有内情,也是大理寺和锦衣卫改管的,我等还是需将精力放到眼前的这两本奏疏上。”

    “如今国库用度不足,户部会有此议也是正常,边贸是否重开,的确可以商量,但是老夫的态度很明确,即便要开,主动权也要掌握在我大明手中,不能受蒙古胁迫。”

    “而且,对方所提的,铁器,精盐,茶叶等紧要物资,万无可能准予交易。”

    被委婉的批评了一番,高谷的脸色颇不好看,继续道。

    “话虽如此,但是别忘了,蒙古特使这次过来,可是声称有和我大明约定的文书在手,老夫没记错的话,当初出使辽东的,是天官大人吧?这个王简斋,当真是胆大包天,竟然连这等事情,都敢擅自答应!”

    第343章 心知肚明

    内阁的公房当中,众臣不约而同的沉默下来,望着高谷的目光有些复杂,让这位次辅大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个时候,一旁的江渊轻轻咳嗽一声,道。

    “这件事情,只怕也不能完全怪当时出使的大臣,毕竟,当时战局危急,只有脱脱不花退军,我辽东兵力才能支援宣府。”

    “何况,既然文书上有天子宝玺,那么说明这件事情,是经过陛下同意的,不能完全怪在使臣的身上。”

    江渊也是出身翰林院,素来和高谷的一边的。

    他的这番话,也让高谷皱起了眉头,不满的看了江渊一眼,却见对方拼命的朝他使着眼色。

    高谷这才反应过来,当初,王文虽然是奉命出使辽东,可真正和脱脱不花谈判的人,似乎,还有一个……

    场面顿时有些尴尬,最后,还是俞士悦出来打圆场,道。

    “次辅也是一时情急,毕竟如此大事,未经朝议便擅自决断,着实是不大妥当,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想来若非是这样的条件,脱脱不花也不会愿意退兵。”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这互市之事,我大明究竟该是如何的态度。”

    有人递了台阶,高谷也只能就坡下驴,道。

    “俞阁老说的是,刚才是老夫着急了,不过,互市之事的确弊病过多,须得善加斟酌才是。”

    作为被无情波及的主角,王翱倒是坦然,开口道。

    “诸位不必如此,当初出使,老夫的确陪同在侧,也知晓这份文书的存在,但是当时,一则情况紧急,简斋先生有王命旗牌在手,老夫只能听命行事,二则双方仅是约定了开放互市的意向,并未对具体的细节有太多商榷。”

    “但是这次脱脱不花的使节,却明显想要借此机会,敲诈大明,我等万不可令其得逞,老夫还是那句话,互市可以开,但是需是我大明主动开放,交易的地点,时间,数量,类型,都需由我大明来定,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虽然俞士悦刚刚勉强活跃了一下气氛,但是公房当中依旧显得有些尴尬。

    有王翱这么个陪着王文出使过的首辅在,其他的阁臣显然也不能真正的畅所欲言。

    因此,片刻之后,还是张敏开口道。

    “首辅,事关重大,我等还是等朝议之上,百官共同商讨吧。”

    这就算是隐晦的表示不赞同了。

    见此状况,王翱略一沉吟,情知今天是没有什么结果了,于是便点了点头道。

    “如此也好,那就照此票拟,请陛下将此事下廷议吧。”

    乾清宫。

    内阁的动作还是很快的,上午阁议结束,下午就把两份奏本,随着其他的奏事,递到了天子的案头。

    不过朱祁钰看着案上的两份奏本,却只是大略扫了一眼,并没怎么仔细看。

    不为别的,这两份奏疏,本就是他授意让沈翼和齐政上的,相对奏本的内容,他更关心内阁的反应。

    看着奏本上“请下廷议”几个字的票拟,朱祁钰随手放在一旁,对着成敬问道。

    “这两个奏本,内阁应该已经商议过了吧,没出结果?”

    虽说是肯定要下廷议的,但是要是内阁讨论出了一致的意见,不会不附奏在票拟当中的。

    现在这种情况,显然是没议出什么来。

    成敬便把内阁上午阁议的详情细说了一遍。

    因为内阁和司礼监特殊的关系,这种阁议一般都会有司礼监的宦官旁听,如果是特别重要的阁议或者是内阁承旨展开的阁议,那么成敬这个掌印太监甚至会亲自前去。

    所以阁议的内容和情况,对于外界来说是个秘密,但是对于成敬来说,却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得知。

    听完之后,朱祁钰若有所思,问道。

    “这么说来,王翱主张有限度的开放互市,反倒是高谷和张敏两个人,反对的十分激烈?”

    成敬点了点头,回道:“是的,不过后来,话题扯到了天官大人的身上,就不了了之了,不过看样子,高阁老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至于俞阁老那边,一直在居中调停,倒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

    闻言,朱祁钰倒是一笑,道。

    “这件事情除了和户部相关,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兵部,俞士悦和于谦交好,所以在搞清楚兵部在这件事情的立场之前,他是不会轻易表态的,不过,高谷……”

    互市要推动起来不容易。

    这件事情,除了涉及到双方的关系转变,边境布防,以及互市本身的风险之外,还要考虑政治因素!

    首先就是太上皇的安全。

    虽然如今蒙古名义上是以脱脱不花为主,但是实际上,脱脱不花对于也先没有什么控制力。

    因此,和脱脱不花进行互市往来,是否会激怒也先,谁也没有办法保证。

    不过这一点,倒还不是最紧要的。

    毕竟,如今蒙古内部还是维持着表面上的统一,也先和脱脱不花也没有翻脸,所以虽然有风险,但是可控。

    最紧要的一点,是这次的事情,再度掀起了大明隐藏最深,也最难以解决的矛盾。

    那就是君权和臣权的矛盾。

    这就是高谷在阁议上,将矛头直指王文的最大原因。

    他难道不清楚,凭王文自己,根本不可能擅自做主,应承下这等大事吗?

    当然是清楚的,不仅清楚,而且他十分明白,这背后的指使者,正是天子本人。

    正因为清楚,所以才要反对!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反对的不是互市,也不是王文,他反对的,是天子的乾纲独断。

    是否和蒙古议和,交换条件是什么,这是关系到国家大政的问题。

    这种事情,不能是天子一言而决,完全不听取臣下的意见,这样做是会出大事的。

    这是长久以来,文臣集团的共识之一。

    但是偏偏这一次的互市,就是在朝廷上下大臣,完全都不清楚的前提下,由天子和个别大臣私底下决定的事情。

    这是严重违背正常程序的。

    因此,必然会遭到大臣的反对,即便是不能把这件事情搞黄了,也不能完全按照当时谈的来。

    这是君权和臣权之间的博弈和斗争

    高谷就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毫无顾忌的将矛头对准王文。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