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h1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451节
    还是那句话,对于皇家来说,嫡子尤为重要。

    所以,这一胎对于汪氏来说,压力很大。

    尽管从很早的时候,朱祁钰就跟她说过,希望能再有一个女儿。

    但是,汪氏始终当做那是丈夫为了让她宽心,所以才故意说了假话。

    身为天子,又怎么可能不希望有一个,能够继承宗祧的嫡长子呢?

    所以,当她听到吴太后说,丈夫看到了孩子,扭头便走之后,虽然心里告诉她不会的,但是依旧忍不住有些失落。

    然而,这把长命锁,就仿佛定海神针一样,让她彷徨的心绪,彻底安定下来。

    毕竟,哪有人会给男孩准备刻着飞凤的长命锁的,还有,念芸这个名字,一听就是给女儿起的……

    看着汪氏的这副样子,吴氏的脸色越发的不好看了,不过,事到如今,她也没什么可多说的了。

    扫了一眼怀恩和兴安,她冷哼一声,转身便出了暖阁。

    倒是杭氏,颇有几分恋恋不舍,倒不是不想离开这坤宁宫,而是她从一开始就瞧见了那块精致的长命锁。

    汪氏说慧姐儿没有父皇亲自雕刻的物件,济哥儿……也没有呀!

    后宫之中,纷纷扰扰的一日,总算是告一段落。

    实话实说,朱祁钰原本没打算回乾清宫,但是,在去文华殿的路上,他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对,便想起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长命锁。

    于是,索性绕了点路,将那小锁拿了,才算是放心下来。

    不过,如此一来,他到文华殿的时候,却迟了些。

    “见过陛下。”

    殿中,早已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穿着淡青色的蟒袍,坐在椅子上,在他的身后,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人。

    见朱祁钰进来,老者只是站起来欠了欠身,并没有大礼参拜。

    但即便是如此小的动作,还是让他一阵剧烈的咳嗽。

    见此状况,朱祁钰忍不住叹了口气,连忙上前,扶住老者坐下,然后欠了欠身,回礼道。

    “大雪连天,劳烦太叔祖进宫一趟,是朕的不是,太叔祖快请坐。”

    不错,殿中的这位蟒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执掌宗人府的老岷王,朱楩。

    应该说,随着朱祁钰重活一世,很多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就比如,这位老岷王,原本应该病逝于景泰元年三月,但是,被朱祁钰留在了京师,用最好的太医,药物。

    再加上,那两个糟心的儿子被打发的远远的,眼不见心净,所以,这位岷王爷的寿数,竟也延长了不少。

    不过,有些事情,终非人力能够挽回的。

    今秋之后,老岷王就生了大病,缠绵病榻已经许多日子了,太医数次诊断,回来禀报的结果,都是时日无多了。

    所以,若非是真的有要事,朱祁钰也不会在这种天气里,劳动他老人家亲自进宫。

    或许是因为许久不曾出门,这位岷王爷倒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憔悴虚弱,精神头还算不错。

    重新在椅子上坐下,他叹了口气,道。

    “谢陛下关心,这些日子,多谢陛下遣来的太医和珍稀的药物,不过,臣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要去见太祖皇帝了。”

    “臣这一辈子,庸庸碌碌,没为国家做过什么事情,最后的这段日子,就想着能替我朱家的江山,做些什么,陛下还能记得起臣,是臣的福分。”

    “陛下若有何吩咐,只管说便是,臣这把老骨头,虽然时日无多,但还是可堪一用的。”

    朱祁钰有些沉默,他这位叔祖前半辈子,的确过的肆意荒唐,大起大落了几次,如今的确是看的通透了许多。

    不过他这么一说,反倒让朱祁钰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沉默了片刻,朱祁钰忽然便瞧见了,站在老岷王身后,长身玉立的朱音埑,略一沉吟,朱祁钰问道。

    “朕没记错的话,过了这个年,音埑就该十九了吧?”

    老岷王没说话,倒是朱音埑自己躬了躬身,道。

    “谢陛下关心,臣的生辰是正月二十四,的确马上就该十九了。”

    看着自己的这个嫡长孙,岷王的脸上浮现起慈和的笑容,道。

    “十九了,该加冠了……”

    于是,朱祁钰便明白了,笑了笑,道。

    “不错,该加冠了,婚事也该准备着了,世子加冠是大事,朕过两日,便召镇南王进京,由他来主持音埑的冠礼。”

    老岷王脸色平静,倒没有什么意外的神色,只拱手道。

    “那臣就谢陛下恩典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太叔祖在京中这些日子,不知道对各家的贵女可有了解,是否有人能有福分,得叔祖的青眼,配得起镇南王世子妃的名头?”

    这一次,岷王倒是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朱音埑,踌躇片刻,似乎下了什么决定,道。

    “陛下既然开口,臣也就不虚言推辞了,臣自知时日无多,最操心的,其实也就是这桩事情,各家之中,都督范广之女,品貌端庄,甚合臣的心意,如若陛下允准,臣想为他们两个孩子求亲。”

    都督范广……

    朱祁钰沉吟片刻,似乎在考虑岷王此举的用意。

    但是,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他便点了点头,道。

    “既然叔祖开口,是范家姑娘的福分,朕明日召范广进宫问一问他,若没有意见,朕就为音埑赐婚。”

    这一次,老岷王没有继续坐着,而且撑着椅子的扶手站了起来,郑重的拱了拱手,道。

    “那臣就在此,先谢过陛下恩典了……”

    朱祁钰虽然来的时候很急,但是,到了殿中,反而不急了。

    说完了朱音埑的婚事,他又陪着老岷王说了会话,然后,便命人送他祖孙二人出了宫。

    殿外的雪纷纷扬扬,越下越大,似乎要尽情的带给世界那一抹亮眼的纯白。

    但,再大的雪,也总有停的时候的……

    第554章 果然似李

    在京城的东侧,有一片气势磅礴的朱红色府邸,气派非凡,其形制仅次于宫中,此处便是大名鼎鼎的十王府。

    永乐朝时,各处藩王朝觐之事接连不绝,于是,太宗皇帝为了安置前来京中朝觐的藩王,便建造了十王府,同时也做待封的成年皇子的居处。

    应该说,像是朱祁钰这种,已经封王的皇子却没有就藩,反而在京中被赐予了府邸的,反而是异数。

    这也是京中多认为天家兄弟情深的缘故之一。

    前番藩王入京,朝廷重开了宗人府,授岷王为大宗正,襄王为左宗正。

    因此,他二人自然是要留在京中的。

    但是京中符合亲王身份的府邸,只有郕王府这一座,自然是归了岷王爷。

    至于襄王,仍旧只能暂居在十王府中,这么一居就是一年。

    原本,十王府中,还有不少被召入京到宗学进学的宗室子弟居住。

    但是后来也渐渐少了。

    至于原因,当然还是因为这位襄王爷!

    天子重视宗学,所以朝廷自然也不敢怠慢,刚刚开年的时候,礼部就呈上了开办宗学的章程。

    总体来说,由礼部负责筹办,主持,翰林院负责讲授,宗人府负责惩戒,监督,最后的考核则由三方共同核定。

    分工就这么确定下来了,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宗人府已经多年不备府,不设官,仅有一个名头而已,如今为了宗学,要重新开起来,属吏倒是好说,直接从礼部借调便是。

    但是,没有可供办公的衙门!

    岷王爷和襄王爷两位尊贵的亲王,也不可能纡尊降贵的去礼部办公,但是要说再备置一个衙门,似乎又不值得。

    何况,岷王爷这大半年来,一直缠绵病榻,基本上都不怎么管事,到时候真的弄一个偌大的衙门出来,结果大猫小猫三两只冷冷清清的,岂不尴尬。

    所以,到了最后,礼部的胡濙老大人,亲自去跟襄王爷商量。

    反正宗人府现在主要负责的是宗学的惩戒事务,所以,干脆在宗学之内,给辟出来了一个小衙门,用来办公。

    对于这个提议,朱瞻墡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但是,就苦了那帮宗学的子弟。

    每日里到了宗学,见到的是这位黑着脸的左宗正,回了十王府,还是逃脱不了他老人家的注视。

    痛定思痛之下,但凡有点财力的宗室子弟,都纷纷上本,请求自己购置府邸,用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

    想要离宗学近一点,方便进学。

    那段时间,宗学附近的地价,陡然之间翻了两三倍,但是对于这些少爷们来说,却依旧趋之若鹜。

    于是,偌大的十王府,人也渐渐少了下来。

    除了襄王和他的世子之外,就只剩下一些买不起外头府邸的低阶宗室,还在每日如履薄冰了。

    虽然说重新设了宗人府,但是,也仅限于管理宗务。

    宗室不能干政的规矩还在,襄王自然也不必上什么朝会,只逢年过节的时候进宫朝贺便是。

    因此,这位襄王爷的作息十分规律,每日辰时起身,用过早膳之后,研习半个时辰乐理,然后前往宗学巡视一圈,解决一下那帮纨绔子弟之间的争斗,顺便抽查课业,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早早的便回到十王府呆着。

    但是今天,他却打破了自己许久以来的习惯。

    卯时,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朱瞻墡便起身,来到书房坐下,将自己早已经写好的奏疏,再仔仔细细的看了数遍,然后又觉得不妥,在上头再三修改了措辞,折腾了半个时辰,方才满意下来。

    亲自将奏疏再誊抄一遍,他方靠在椅子上,揉了揉眼睛,罕见的露出一丝疲累之色。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面色忠厚的年轻人走了进来,道。

    “给父王请安。”

    朱瞻墡脸上露出一丝慈爱,摆了摆手,让年轻人起身,道。

    “你怎么来了,马上该去宗学了,早膳可用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